作为总编剧顾问,我一直对101位选手保持一种安全性距离。我不否认我的喜好,但它绝对不会带入到采访过程中。如何与选手相处,从编剧的角度,应该是此类节目的核心方法论之一。选手面对镜头接受采访时,或侃侃而谈,或谨言慎行,对此,观众很难避免产生各种情绪,因为它来源于每个人对自身生活及其危机的心理投射,与之相伴随的,也正是现代个体所遭遇的深刻的精神危机。因此,核心方法论之二是,如何借助社会学的研究,探索新的养成模式。有人倾向于构建精致鲜活的乌托邦世界,它锻造出的,只有一种冠冕堂皇的利己主义或者功利主义伦理观;然而,我更乐于探究选手在一个非纯粹市场化的环境中承负文化的主体性,以及与新青年的意识和需求、甚至整个社会的普遍期待和禁忌之间产生共振的能力,或者各种未知与可能性。在总决赛之前的群访中,有记者曾问导演组,这个节目似乎没有跳脱超女时代的影子。这个问题混淆了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区别,关键不在于形式是否保守或激进,不在于选秀是否升级为真人秀,沦为一种形而上的技术层面的更新换代,永远抵不过内容的沉入现实,呈现现实。 […]